特色小镇开发建设的核心要素与运营模式(经典案例分享)
来源:乐鱼登录入口    发布时间:2024-04-04 10:24:34

  从这里融入商业地产圈,在这里更懂商业地产,我们以商业传播文明---致力于做商业地产全产业链的流通管道和实现共赢的纽带。

  欢迎加入只有商业地产全产业链专业技术人员(一线操盘人为主)的中国商业地产战略联盟微信群及通讯录,仅限房地产行业投资发展、策划、营销,商业地产策划、营销、招商、运营、商家品牌拓展、以及媒体、建筑规划设计等关联行业(关联行业需总监以上级别)等行业朋友加入(请加微信changxu20000审核加入),申请时请填写公司全称、真实姓名、职位、电话等信息,谢谢。

  欢迎加入中国商业地产战略联盟文旅地产群,欢迎且只限于做文旅产业地产的行业朋友,其他非行业人士勿扰。

  “乡里人终需走进都市,城市人终需回归乡村”,城市人对于小镇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回归已成为时代发展大势所趋。2016年以来,随着中央政府、各地方政府陆续发布特色小镇培育的支持政策文件,以及旅游度假消费需求、金融资本投资需求的一直在升级,特色小镇开发建设成为国家经济转型的“香饽饽”,成为旅游度假产业的“金蛋蛋”。

  新型城镇化建设被视为挖掘内需潜力及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特色小镇建设扮演着关键作用。小城镇是中国行政建制最底层的城市,全国有2万多个镇,5万人口以上的特大镇有883个,这些特大镇发展之初均是特色小镇,而这些小镇是连接城市与乡村重要纽带,对于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在推动特色小镇发展的过程中,首先应遵循城镇化的普遍规律。从发达国家城镇化的历程来看,特色小镇的出现是继城市化发展“饱和”之后,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新动能。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城镇化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大城市的房价、地价不断高涨,人口的集聚与过度的开发导致雾霾、交通拥挤、环境卫生等问题出现,促使城市人更加向往山水环境优美的小镇与乡村。游客流、产业流、资本流等要素逐渐向“成本较低、环境更好、生态宜居”的小镇迁徙,特色小镇变成了经济建设新的拉动力。

  特色小镇建设是中央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双向驱动。2016年7月20日,住建部、发改委和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民间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

  2016年整年,国务院、发改委、住建部、财政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城镇化促进会等多个部门连续出台政策,鼓励在全国范围内推动特色小镇的培育与建设。

  另外,据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人均GDP已达8000美元,中国已确定进入“旅游社会”。人们旅游需求一直在升级、可支配时间增加,冬天躲霾、夏天避暑的全时全域旅游模式已全面开启!

  良好的产业基础是特色小镇发展的关键。以浙江省为例,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形成了一批产业特色较强、区域优势显著的经济体,为现在以特色小镇建设为出口的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特色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

  如依托阿里巴巴、富士康等优势平台资源,集聚各类涉云企业近300家,涵盖APP开发、互联网金融、数据挖掘等多个领域而落地的杭州西湖云栖小镇;以高端海洋工程动力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发展新材料、机电与电子、信息与控制、新能源等上下游配套产业,打造了国内一流的高端海洋工程动力装备制造业的宁波市江北动力小镇。

  客流量是保证特色小镇有稳定现金流,保持活跃的门槛,同时小镇应该与大城市之间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例如浙江桐庐养生小镇,交通区位优势尽显,正合乎“超然于城市之上,归隐于田林之间”的慢生活体验。由于县城高速互通、杭黄城际铁路站等对外交通枢纽的布局建设,G25高速(原杭新景高速)、320国道,05、16、20、23四条省道和富春江、分水江航道穿境而过,年吞吐量达385万吨的国际贸易港建成使用,构成完整的水陆交通网络。

  而恰恰与之相反的浙江省的奉化养生小镇却因交通因素的限制,香港宝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80亿美元(约500亿元人民币),协议外资8亿美元全部撤资。成为浙江省第一个从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降格为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对象的项目。

  山、水、林、田、城等生态优势突出,或者是特色文化渊源浓厚。会有利于塑造小镇的核心竞争力与市场吸引力,更加有助于特色产业的培育与文化产业的加持,对于地域特色文化也是一种保护与传承。

  根据中央政策要求,特色小镇培育的重点是特色产业的培育,比如环保、旅游、信息、健康、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的新兴起的产业,特色产业项目应满足“脑洞、性感、接地气”的基本要求。

  特色产业培育的重点是要有特色项目的支撑。首先要有核心项目(超级IP),能够产生良性现金流,提升小镇的自身造血功能与变现能力。核心项目涵盖生态环保产业、文创产业、旅游产业、科技产业领域里好玩的项目,同时也是盈利能力较强的产业项目。

  其次,要有支撑项目,包括有“吃、住、行、游、购、娱、学、养、思”等九大产业高频消费项目,满足游客旅游度假的消费需求,保障稳定的正向现金流。

  联动项目多集中在中心小镇周边的美丽乡村,通过中心小镇的辐射与带动作用,促进其周边美丽乡村产业升级,形成以小镇特色产业为引擎的产业集群,提供返乡创业、全民创新的落地项目,为当地百姓提供就业岗位,增加收入,改善美丽乡村的人居环境。

  特色小镇“非镇非区”,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一个区,应包括中心城镇与辐射美丽乡村,中心城镇作为特色小镇的“产业造血”中心,应凸显其经济带动作用,辐射周边美丽乡村发展,提升镇域范围内的经济产业优化与物理空间美化,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通过活动运营将城市消费导入小镇,让小镇变得更年轻。结合田园亲子、青年玩酷、中年养生、老年养老的旅游消费需求,在小镇配套“吃、住、行、游、购、娱、学、养、思”等城市消费项目,升级小镇现有的产业体系,并帮助当地能人孵化创新创业项目,带动属地百姓就业致富。

  按照中央政策文件要求,特色小镇建设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而企业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的重点是政府方、投资方、企业方的联合开发。

  政府方应该给予全力支持。包括协助特色小镇项目立项,争取上级政府(国、省)的在特色小镇、精准扶贫、PPP项目、产业基金等方面的政策与资金支持;配套建设道路、市政管网、桥梁等基础设施;联合公司进行推广宣传,提升小镇知名度与影响力;与企业共享招商引资渠道,联合招商等。

  应引入社会资本进行特色小镇的开发建设投入,根据国家旅游局和中国旅游产业促进会的数据,2015年超过一万亿的旅游投资,50%以上是民营投资,集中在休闲度假类项目,投资主体包括地产、煤炭、农业、水电、保险等不一样的行业,社会资本成为特色小镇开发建设的主力军。

  特色小镇需要企业主导,来调配多方企业资源,联合开发建设运营。包括导入核心项目、支撑项目、联动项目等产业资源,提供小镇产业内容;调配资源,为小镇引人、引智、引资;进行小镇前置运营规划的编制,承担规划设计咨询、投融资服务、PPP咨询建设、工程建设、招商运营推广等职能。

  中国旅游业迈入万亿投资的文旅时代,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已势不可挡,不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成为这个时代下的消费主流,也为众多企业转战旅业带来千载难逢的时代机遇。

  如何抢占文旅产业先机,指导文旅项目顺利开发?这里借助五矿哈施塔特小镇与韶山银河旅游区两个项目,通过阶梯分析四步推进法,从开发角度,看顶层设计如何助推文旅特色小镇项目战略落地。

  文旅时代,企业面临的经济发展形势更趋复杂,但同时机遇与挑战并存,也开启了大企创新,万企创名的时代。在不断创造自我品牌价值的同时,两类企业成为发展文旅项目的重要企业。

  1. 品牌升级需求。多为大中型房地产企业,这类企业有实力、有经验、有视野、有运作力,房地产开发经验比较丰富,易于接受新生产品并勇于尝试,开发文旅项目在于探索易于复制的模式,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品牌生命力,实现企业的多元化发展。这类企业需走出对自己最合适发展的路,形成独具特色的开发模式,如万达、恒大、海昌、碧桂园、绿城、五矿等企业。

  2. 跨界整合需求。多为上市、国营等企业,这类企业原有主业与旅游地产相关性不高,跨界进入文旅产业在于寻找新的增长点,摆脱现有经营困局,或者寻求新的产业延伸,实现企业转型、品牌创新,进而资产持续增值。如华谊兄弟、复星集团、福星科技、韶灌工程管理局等。

  从开发的角度采用倒推分析法细分项目难点与重点,最短时间解决“文旅开发”核心问题,寻找最佳突破口,迅速破题。

  项目简介:五矿哈施塔特小镇位于惠州博罗县,总规模1800亩,总投资60亿元。 其中住宅115万平米,商业配套2万平米。依托哈施塔特小镇建筑风貌以及未开发的土地资源,需明确小镇未来开发方向,打造传统景区,旅游地产还是主题公园?同时如何建立“五矿模式”,便于复制与品牌输出?

  解决策略:小镇已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大游客量基础,在对比交通区位、资源条件、花钱的那群人与场地条件等分析后,我们大家都认为项目具备开发文旅产业的条件,确定打造一站式全龄全包全时度假综合体,以此为突破口,形成可复制创新性五矿模式。

  项目简介:韶山灌区位于湖南省湘潭市,流经湘乡市、湘潭县、韶山市,长度约52公里。作为湖北省最大的引水灌溉水渠,通水50年以来,以续建配套工程与节水改造为主。2016年韶灌工程管理局明确转型方向,将韶山灌区打造成为全国现代灌区示范试点——韶山银河旅游区。开发难点在于如何拓展灌渠的功能,进行最佳产品组合与产业融合,以求最佳综合效益,实现良好的招商。

  解决策略:从投资角度分析,较强的招商吸引力和商业经济价值,在于凸显产品的特色、发展的潜在能力和综合收益。因此产品策划阶段明确了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避开撒网式、雷同式开发,因地制宜,从资源特色出发,对地块“文旅资源”进行相对有效开发与利用,提炼开发较为成熟且具有潜力的地块做引爆点,打造一系列精品旅游线路,串联逐点突破。

  五矿哈施塔特小镇小镇要解决的是一个典型的地产项目怎么来实现“文旅” 升级。从五矿哈施塔特小镇升级为一站式全龄全包全时度假综合体,我们制定了四个步骤。

  形成五大支撑产业:休闲商业+商务会议业+健康运动产业+生活服务产业+亲子教育产业。

  形成五大支撑产业:休闲商业+商务会议业+健康运动产业+生活服务产业+亲子教育产业。

  一站式一价包服务包括接送机服务、住宿、一日三餐及全天候茶点饮料、运动和娱乐项目、演出和晚间娱乐活动等,关注和迎合客人需求。

  韶山银河旅游区作为惠民工程,50年来以蓄水、灌溉、泄洪抗旱、供水发电等为基本功能,从韶山灌渠升级为韶山银河旅游区,我们制定了六个步骤。

  第一步:细分研学旅游与休闲度假两大主力市场客群,精准实现用户需求。指导产品设计。

  第二步:拓展产业链,挖掘具有开发价值的产品,注入新的产业增强旅游区活力。

  第三步:体现地块资源价值,打造情景体验、营造即时的历史现场感,与非红旅游联动。

  第五步:立体交通串联景区内外,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畅达旅游体验方式。

  采用综合价值最佳的开发模式:最值得想的旅游项目(人气、品牌)+最值得做的地产项目(溢价、升值)+最值得拿的水电项目(短期见效,收入稳定,风险小)。

  根据企业资金状况与投资需求,长线与短线收益结合,谋求“文旅价值”综合效益最大化,制定最佳财务规划。

  目前湖南建工集团已与韶灌工程管理局签订韶山银河旅游区战略合作,计划投资65亿元,重点打造“全国生态水利先导区、现代农业样板区、产业融合示范区,城乡统筹引领区、改革创新探索区”的现代灌区新模式。

  文旅一直是一个有情怀有温度的话题。文旅项目的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也是当下热点探索创新课题。中国的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迅猛,投身其中的企业坚持产品创新、运营创新、商业创新、金融创新,为文旅产业快速地发展文旅项目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实力保障。

  旅游是一个搬运的过程,通过将人从客源地搬运到目的地,实现经济学上的消费搬运。旅游是一个通道,把人有效的运输到目的地,实现人口及消费的聚集。对于特色小镇而言,由于旅游对人群的大规模搬运,最终落实到对文化、体育、运动、养老、农副产品等的消费上,最终形成了增量经济。因此旅游的思维、旅游的方式、旅游的模式、旅游的手法以及如何运用旅游去带动发展,成为特色小镇发展和区域城镇发展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抓手。

  旅游思维方法首先要认清旅业的五大特质,即旅游是消费的搬运、依靠吸引核形成吸引力、直接面向市场终端、是一种预卖产品、具备战略统筹作用。旅游思维方法的核心,是创意打造吸引核,强化其互动性和体验型,并依托吸引核聚集人气和消费,以实现产业体系布局和区域综合发展。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旅游思维方法的突破和自我提升,实际经历了四种结构:

  产业链思维——旅游是一个跨行业的产业体系,由多个产业构成的产业链结构,包括吃、住、行、游、购、娱、体、养、学、悟;

  综合开发思维——旅游不是一个产品或一个区域,而是一个复合型的结构,旅游是区域开发,是跨社会、跨行业的结合,包括景区、项目、目的地、旅游村、旅游小城镇、旅游城市等;

  创新思维——互联网+、创客、众筹、投行等新理念作用于旅游,将会产生新的效应。特别是投行思维,用新的投融资的模式来带动特色小镇发展。

  其次改革+资本,才能形成创新突破,旅游投行思维是当前在旅游投资风口中如何运用最重要的方面。旅游项目的开发主体应从微观主体培育、投融资渠道、政企合作等多个角度,把握投资热点,从八个方面做好投融资规划。

  结合旅游思维与投行思维,绿维总结出了旅游投资的“65533”模型,即六类产品、五类管理、五大角色、三大综合与三大平台。

  在打造特色休闲小镇上,首先是要文化找“魂”,找到特色小镇的特色,要文化特色、主题特色。找到文化之“魂”后将其梳理转化为体验产品,转化成可互动的模式,结合进行游憩方式的独特设计与特色小镇效益优化,并运用互联网+思维,达到特色小镇设计提升的最优化。在特色景观的打造上,林峰博士认为应遵循六大理念:景观主题化、景观游乐化、景观生态化、景观情境化、景观本土化与景观动感化。并以绿维创景正在参与建设的重庆武隆白马山旅游度假景区大型特色项目——飞天之吻进行解读。

  对于特色小镇来说,如何规划设计四季全时引爆型项目,让特色小镇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绿维创景结合市场需求,从多年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形成了特色小镇的四季全时解决方案,以帮助政府和开发商减少由淡旺季带来的资源使用不均衡、成本回收期拉长、可持续经营困难等问题。林峰博士认为针对春夏秋冬四季以及工作日与夜间的六大解决方案,打造四季全时性的引爆核,夜间解决方案是特色小镇解决方案中最核心的内容,通过夜游、夜间演艺、夜间夜市、夜间景区和夜间活动等五大模式来解决夜间方案,对于特色小镇和景区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提出通过业态创新和培育,提升特色小镇发展。每一个要素即是一个大的业态结构,每一个要素都能形成大量的多样化的方式去解决,有效的运用旅游12要素,对重点要素与业态模式进行创新,实现资源整合与业态培育。

  特色小镇的开发运营,需要资金、人才、管理、营销、企业等各类资源的共同发力,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绿维文旅多年来以“创意经典•落地运营”为理念,在创意策划及专业规划的前提下,整合各类运营资源,搭建了一个包括规划设计、开发建设、投融资、运营管理、孵化器、人才培训的六大平台体系以及“特色小镇”的一揽子全产业链全程解决方案。特色小镇孵化模型为顶层设计与全要素导入以及持续的服务相结合的统一整体。

  特色小镇孵化器一揽子全产业链全程服务中,第一方面,顶层设计包括特色小镇规划、投融资规划与三年/五年实施计划等几大方面。首先特色小镇规划设计是绿维文旅集团基础性咨询业务。涉及城镇发展的策略、产业规划、总规/概规/修规、建筑/景观/游乐设计、城镇风貌设计与城市品牌发展的策略等板块,累计完成1000+个项目,覆盖全国31个地区。其次投融资规划是作为整个顶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任何一个特色小镇,无论是政府平台来开发,还是企业来参与开发,投资结构最重要,不是一个企业能干完的。特色小镇提供了民营机构深度参与的机会。

  第二个方面是全要素的导入服务,遵循四招五引入的机制,四招为招开发商、投资商、服务商与运营商;并结合资金资本、人才团队、智库平台、IP项目与品牌企业等五方面资源引入。同时对绿维及合作伙伴管理的基金进行直接投资,PPP全程咨询。

  第三个方面是开发支持与EPC建造服务,对于任何一个特色小镇而言,产业开发EPC即设计施工一体化,需要大量的管理与服务支持。另一方面旅游EPC内容是绿维的强项,产业EPC或者其他EPC由导入的合伙伙伴共同完成。诸如绿维城市海景水上乐园,从设计、建造、运营、服务形成一条龙一体化服务,达到高效率与快速回报的效果。

  第四个方面是持续性后续服务,包括创建辅导,经营辅导,专业化运营支持,各种托管运营等,形成一个全面的服务结构。

  特色小镇在未来五到十年面临着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培育与建设特色小镇是各地各省开发金融带动下,政策扶持结构下的发展模式,是各省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及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抓手。

  特色小镇与特色小城镇两者是互为支撑一起发展的关系,两种类型都有价值,如何运用特色小镇去带动特色小城镇发展,其实就是核心手法和模式。

  特色小镇是双特产业,即特色产业和特色旅游,以产业为依托的“生产”或“服务”是特色小镇的核心功能。特色小镇作为产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应具有特色的风情、风格与风貌。风格我们讲的是格调,风貌是讲外观,风情是讲文化、活动、民俗,这三方面怎么形成特色一体化,是小镇开发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特色小镇的建设不仅是政府的行政行为,而是以政府为引导、以市场为主体、社会共同参与的主办运营商开发模式。政府以顶层设计、制度建设、服务管理为主要任务,把控整体方向、创造制度环境、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企业(小镇开发运营商)通过资源整合以及市场化的运作管理方式, 成为特色小镇建设中的主角;而与特色小镇息息相关的当地居民,则承担参与与社会监督的责任。这是特色小镇的特有“机制”。

  特色小镇总体特征以特定的产业、环境、文化资源为基础;以创兴的体制机制和投融资机制为依托和保障;以产业培育带动人口聚集为推动力;以旅游消费为引擎,实现消费聚集;以产城综合开发运营及PPP架构利用为手段;以城乡结合区域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为目标。

  特色小镇的发展不是政绩工程,而是在市场机制下,基于城镇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而产生的一种解决方案,需要统筹兼顾政府、企业、百姓三方利益。

  对于政府来说,特色小镇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的重要平台,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城乡统筹的重要手段,是推动经济和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

  企业是特色小镇开发的一大主题,更是市场化运作体制下弥补政府短板、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角色。

  特色小镇建设最主要和终极的目标就是要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因此在特色小镇的开发中除了要全力发展特色产业,解决人们的就业问题外,还需要为他们配套多样化的公共服务设施、开发精品化的休闲度假项目、提供便捷化的公共管理服务、塑造文化精神领地。

  首先特色产业真实有效的落地发展是前提基础,特色产业是城镇发展的背景与推动力,其发展构成了人口与要素集聚的前提和基础。

  再次,人口聚集是新型城镇化落地的基础。人口的聚集必将产生生产、生活、休闲、娱乐、居住、教育、医疗等多种需求,由此便催生了商街、商业综合体、居住社区、度假社区、学校、医院、银行等系列生活配套设施以及公安、工商、市政等政府公共管理服务机构的产生,形成了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社会公共服务健全、城市管理人性、有关政策合理完善的宜居环境。

  特色小镇的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首要做好产业的选择,各级政府应尊重本地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加强创新驱动,促进特色产业领先发展。第二个是产业规划,第三是进行产业导入与培育,既要导入又要培育。

  针对产业的选择有四大要求,第一要符合未来发展的新趋势;第二要接近于市场;第三是关联性强;第四是易于形成规模化的结构。

  在特色产业的培育中,应应用集中突破的产业链思维,用一个核心产品带动产业链结构,由人才、技术、资金、开发、信息等资源的导入,培育研发、生产、应用等全产业链体系,构成规模优势产业。因此在资源体系的导入架构中,人才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开发资源、营销资源的导入是我们做孵化器的核心。

  特色小镇产业培育另一个就是泛旅游产业的培育,旅游是通道,泛旅游是基于旅游这个通道所形成的各种产业+ ,以旅游消费需求为驱动力形成的产业集群,是在旅游产业融合背景下,依托于旅游产业,并通过旅游产业的的带动、延伸发展带动起来的产业群体。

  结合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旅游为引擎的泛旅游产业聚集结构,旅游目的地架构、新型城镇化架构与互联网引擎与智慧化架构,形成吸引核和消费聚集区和产业体系,构建整个小镇发展的模型。

  特色小镇商业模式的核心最重要的包含五个方面,从一级土地开发、房产开发、产业项目开发、产业链整合开发与城镇建设开发。这五个开发是必须要做的,不能单一开发,要五大整合开发。

  IP的导入对于特色小镇的开发来说,是推动其落地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支撑其健康发展的关键内容,是盘活其现有存量资产的重要手段。IP的导入不同于招商引资,贯穿在特色小镇开发的全过程中。绿维致力于联合多方优势资源,打造跨旅游产业的IP联盟,结合顶层设计,切实推动特色小镇的有效落地。

  在特色小镇创建热潮中,浙江的特色小镇无疑是全国各地争相学习的样板,这不仅是因为浙江早在2014年底就开始省级特色小镇的尝试,更是因为其先后公布的两批79个特色小镇慢慢的变成了“产城人文”融合的成功案例,其中也不乏一些以文化产业为核心产业的特色小镇。目前,浙江省已经公布了两批79个特色小镇省级创建对象,51个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对象。尤其是首批37个特色小镇,已经取得了四方面的成效。

  2015年,浙江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特色小镇产业定位着力聚焦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支撑本省未来发展的七大产业,兼顾茶叶、丝绸、黄酒、中药、青瓷、木雕、根雕、石雕、文房等历史经典产业,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

  其中,对纳入省重点培育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的对象,对如期完成年度规划目标任务的,浙江省按实际使用指标的50%给予配套奖励,其中信息经济、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类小镇按60%给予配套建设奖励,对3年内未达到规划目标任务的,加倍倒扣省奖励的用地指标。在创建期间及验收命名后,其规划空间范围内的新增财政收入上交省财政部分,前3年全额返还、后2年返还一半给当地财政。《意见》还明确,各地和省级有关部门要整合优化政策资源,给予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将统筹规划建设一批功能性特色小城镇,提高小城镇承载力,更好地对接非首都功能疏解,起到“桥头堡”作用。

  北京市将调整重点镇规划布局,明确各类小城镇的功能定位,比如,平原地区的乡镇,位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中部核心功能区”,将积极承接中心城和新城疏解的生产性服务业、医疗、教育等产业项目,打造一批大学镇、总部镇、高端产业镇;西北部山区的乡镇,位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生态涵养区”,将重点发挥生态保障、水源涵养、旅游休闲、绿色产品供给等功能,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健康养老镇、休闲度假镇;围绕重点项目建设、重点资源利用,还将统筹规划建设雪上运动小镇、世园小镇、环球影城小镇、新机场服务小镇、科技信息小镇等一批功能性特色小城镇,带动农民实现就地城镇化和增收致富。

  天津市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天津市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推动方案》。根据该《方案》,到2020年,天津市将创建10个市级实力小镇、20个市级特色小镇,在现代产业、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商业贸易、自主创新等方面竞相展现特色,建设成一镇一韵、一镇一品、一镇一特色的实力小镇、特色小镇、花园小镇。

  据天津市规划院规划师介绍,与以往示范镇相比,特色小镇具有四大特色:一是重运营、轻开发;二是重市场、轻行政;三是重颜值、低成本;四是重制度、轻蓝图。

  目前,天津市各区相继启动编制特色小镇规划。武清区将打造电商小镇、台商小镇、工业创新小镇、创客小镇、欧式风情小镇、运河创意休闲小镇等“市级特色小镇”,以及自行车小镇、绢花小镇、泉州水城、津门首驿、东方马都等“区级特色小镇”;西青区中北镇将打造产城融合特色小镇,全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汽车;东丽区华明高新区将建设制造业特色小镇,打造智能网联汽车生产基地,同时发展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新材料、工业科技打印等。

  河北省计划通过3至5年时间,培育建设100个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功能叠加融合、体制机制灵活的特色小镇,对此提出了以下指导意见:

  1、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的“镇”,也不是产业园区、景区的“区”,一般布局在城镇周边、景区周边、高铁站周边及交通轴沿线,适宜集聚产业和人口的地域。特色小镇规划要突出特色打造,彰显产业特色、文化特色、建筑特色、生态特色,形成“一镇一风格”;

  2、建设用地面积1平方公里左右,聚集人口1万至3万人;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可适当放宽)。

  3、按照3A级以上景区标准建设。突出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注重保护重要历史遗存和民俗文化,挖掘文化渊源,开发旅游资源,所有特色小镇要按3A级以上景区标准建设,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要按4A级以上景区标准建设,并推行“景区+小镇”管理体制。

  4、要有明确的产业定位。特色小镇要聚焦特色产业集群和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兼顾皮衣皮具、红木家具、石雕、剪纸、乐器等历史经典产业。

  5、每个小镇投资20亿元以上,突出有效投资。坚持高强度投入和高效益产出,每个小镇要谋划一批建设项目,原则上3年内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以上,其中特色产业投资占比不低于70%,第一年投资不低于总投资的20%,金融、科学技术创新、旅游、文化创意、历史经典产业类特色小镇投资额可适当放宽,对完不成考核目标任务的予以退出。

  6、引进人才,创新特色产业,集聚高端要素。根据产业定位量身定制政策,打造创新创业平台,吸引企业高管、科技创业者、留学归国人员等创新人才,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建设特色小镇公共服务APP,提供创业服务、商务商贸、文化展示等综合功能。

  在2015年底,江苏提出计划通过“十三五”的努力,打造100个左右特色小镇。今年5月,南京市发改委农经处表示,南京将用3年时间打造一批特色小镇。目前除了南京已率先进行试点建设,扬州、泰州、宿迁等市也在积极探索中。

  广州计划先期创建30个市级特色小镇,为其提供用地扶持、资金扶持、产业扶持和人才支持,并进行区域的划分。

  黄浦区依据知识城、科学城和临港经济区三大板块空间布局,重点规划建设4个特色小镇:知识小镇、宜居健康小镇、海丝文化特色小镇和旅游休闲慢行小镇;白云区依托白云国际机场建设人和航空小镇,依托帽峰山、流溪河建设钟落潭健康小镇,依托物流园、淘宝村建设太和电商小镇;花都区规划了17个特色鲜明、产业基础好、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小镇,近期将重点扶持打造其中4个:花东绿色金融小镇、梯面生态旅游小镇、秀全珠宝小镇、狮岭时尚产业小镇;增城区打造以岭南中医药为特色,以健康管理为模式,以温泉度假为配套的健康小镇,谋划建设新塘基金小镇、朱村科教小镇、增江街1978文化创意小镇等10个特色小镇;从化区打造6个特色主题小镇,西塘村“童话小镇”,以“互联网+”生态旅游为主题的“莲麻小镇”,联溪村“徒步休闲小镇”,温泉镇风景区“温泉浪漫小镇”,以花为主题的西和村“风情小镇”,集桃花、美食、音乐于一体的锦洞村“桃花小镇”等。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确指出,通过3-5年的培育创建,建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创业创新活力迸发、生态环境优美、多种功能融合的特色小镇。

  《意见》指出,要优先满足特色小镇用地需求,对每个特色小镇各安排100亩用地指标,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予以倾斜支持。在符合有关规划和不改变现有工业用地用途的前提下,对工矿厂房、仓储用房进行改建、扩建及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容积率的可不再补缴土地价款差额。合乎条件的建设项目优先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

  同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对特色小镇给予债券和贴息支持,小镇范围内合乎条件的项目,优先申报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和相关专项资金,优先享受省级产业转型升级等相关专项资金补助或扶持政策,优先支持向政策性银行争取长期低息的融资贷款,给予特色小镇规划设计补助,支持特色小镇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和生活垃圾处理收运设施建设。对特色小镇范围内的高品质人才实行税收优惠和个税优惠政策,加大对高层次人才运营项目的担保支持。

  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100个示范小城镇的战略,建设了一批旅游小镇、白酒小镇、茶叶小镇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

  第一,坚持改革创新,建设活力小城镇;第二,协调推进、精心演绎城乡统筹发展的二重唱;第三,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小城镇;第四,坚持民生为本,建设小康小城镇;在全国率先开展以镇为单位,全面小康社会创建工作,制定了《贵州省100个示范小城镇全面小康统计监测工作实施办法》,建立了以镇为单位,全面小康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极大地促进了示范小城镇全面小康的进程。

  2012年,山东省委、省政府确定实施“百镇建设示范行动”,出台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百镇建设示范行动”快速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意见》,在实施扩权强镇、保障发展用地、适度扩大财权、加强资金扶持、优化机构设置等七个方面制定了创新性的优惠政策。委托给示范镇的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一律进入镇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十二五”期间山东每年为100个示范镇安排不少于5000亩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直接单列下达,省里每年安排10亿元的示范镇建设专项资金。

  2016年,陕西省发出的《进一步推进全省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街区)建设的通知》中指出,从2016年到2020年,财政给予每个省级重点示范镇每年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每个省级文化旅游名镇每年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

  同时,还将分批次给予每个省级重点示范镇1000亩、文化旅游名镇200亩城乡建设增减挂钩用地指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成效显著地市级重点镇奖励600万元和600亩用地指标。

  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中精确指出,用3年时间重点建设18个特色小镇,特色小镇均要建设成为3A级以上旅游景区,其中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要按5A级旅游景区标准建设,支持各地以特色小镇理念改造提升产业集聚区和各类开发区(园区)的特色产业。建设工作至2018年底。

  省级财政采取整合部门资金的办法对特色小镇建设给予支持,同时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按期达成目标、通过考评验收的特色小镇给予一定的奖补资金。特色小镇所在县级政府要将特色小镇建设用地的租赁收入以及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费等资金,专项用于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建设。各地要积极研究制订具体政策措施,整合优化资源,对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给予支持。

  四川很重视特色小镇的发展,近3年来,四川每年征选100个小城镇重点培育。目前,推出的300个试点示范特色小镇竞相发展。四川提出,要统筹城市和小城镇规划布局,突出小城镇文化渊源、民族风情、自然风光和产业特色,为小城镇建设注入鲜活的生命力。

  四川统筹小城镇布局和功能,把小城镇建设系统纳入了新型城镇化规划体系,确保300个试点镇的土地、城建、产业和基础设施配套,与城镇总体设计相适应。

  四川众多小城镇分布于平原、河谷、丘陵、山地,发展条件参差不齐。按照宜工则工,宜旅则旅,宜商则商,宜居则居的原则,精准规划,使每个镇都有鲜明特色和发展方向。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特色小城镇建设理当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不仅各级政府积极做出响应,还得到了民间投资者的关注。在这纷繁的景象背后,最重要的还是深思和理解打造特色小镇真正内涵。

  要发布品牌拓展选址信息或项目招商、销售信息的朋友,可根据本订阅号相应格式填写好后发给小编,我们免费帮大家发布。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文化旅游类特色小镇现状及运营模式分析 下一篇:文旅小镇项目商业运营的几点经验
推荐查看